沂源农业大变身·特色种植显成效·荒坡摇身成“金山”
“这片山叫楼青山葡萄坡,虽然有个好听的名字,但是土地贫瘠,到处是乱石,以前试着种过果树,但是产量很低,山坡一荒就是好多年。”10月30日,沂源县鲁村镇三源新村党支部书记付恩明指着眼前群山,自豪地告诉记者,现在不一样了,山坡上一座座草莓大棚傲然崛起,曾经的荒坡变成了每年可创收近10万元的“黄金地块”。
沂源是林果大县,近年来,该县紧紧围绕“沂源红”苹果、樱桃、草莓、葡萄等优势特色产业,聚力实现产业转型,大力发展周期短、效益高、市场稳定的设施农业,提升生产水平,带动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借助沂源县特色产业兴起的东风,2021年,三源新村整理120余亩山地,筹措资金800余万元,建设了阳光房和62个大棚,由党支部牵头成立了草莓育苗基地。“咱们主要培育金刚、甜宝、香野、天使8号等草莓新品种,进入丰产期后,基地可实现年出苗350余万株,产值400余万元。”付恩明说,“现在咱们这片大棚已经成为全县规模较大的草莓育苗特色种植基地。”
站在高高的山岗上放眼望去,一条条蜿蜒的小路穿过层层叠叠的石头梯田,连接着一座座银色的大棚,好似一座建在山坡上的城市。
“这个季节不忙了,前一阵子来拉苗的货车挤满了山路,等着装车,运往青岛、上海等地。”付恩明带领记者走进一座大棚,只见一株株草莓母苗安静地躺在温暖的培育床上,等待春天的召唤。“由于早就和客商签好了订单,那些种苗很快就卖完了,现在只有这6座冬暖棚里还有10万株母苗,留着明天春天培育幼苗。”
在温暖明亮的冬暖大棚里,几名妇女像保育员一样,小心地打理着草莓苗。“她们都来自咱们村或周边村。”付恩明说,由于草莓苗木、资金、技术都由企业统一提供、收购,大伙也很有干劲,有30余名村民结束了打零工的生活,在此找到了工作岗位。
除了草莓育苗基地,该村还陆续发展了蜜薯、黄烟、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村集体收入实现从2020年行政村调整时不足10万元,到2023年达到32万元,预计今年可实现超50万元的跨越。三源新村的产业强村项目,既让村里恢复了生气,又进一步拓展了片区产业发展路径。
近年来,三源新村所在的“甜蜜石沟乡村振兴片区”立足沿河、沿主干线“双沿打造”,坚持党建引领抓片带村,整体提升。借助设施农业和特色产业,先后发展了11个“一村一业”项目,提升了10公里农村道路,建设了3处民生综合体及5处配餐点,实现了片区发展提质增效。
“自2021年以来,全县共投入衔接资金4580万元,大力发展以温室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沂源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研究员杨成发介绍,集中式、规模化的大棚建设,涵盖蔬菜、草莓、大樱桃、香菇、葡萄等领域,取得了村集体、农民双增收、带动产业发展等多重效益,有效地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阔步向前。
沂源各镇街纷纷发挥传统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引领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探索出一条发挥传统优势实现产业振兴的新发展路径。南鲁山镇、中庄镇发展大棚草莓,效益可观;西里镇、张家坡镇发展苹果产业,极具优势;燕崖镇樱桃种植,技术成熟;东里镇葡萄发展,历史悠久……
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当地村民增收找到新途径,也为村集体经济增长找到好渠道,使农特产品竞争优势明显增强,沂源也逐步开启乡村振兴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