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青逐绿 刷新隆回“颜值”——隆回县推进“生态秀县”巡礼
虎形山崇木凼古树公园入选全国“探寻最美古树,守护绿色乡愁”100个最美古树群名单;沪昆高速隆回段被评为湖南省最美绿色通道;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定期来访魏源湖国家湿地公园;国际著名植物学期刊Phytotaxa上发表了关于植物新品种隆回蜘蛛抱蛋的文章……
聚焦生态环境保护、厚植绿色发展底蕴,隆回县成功创建“湖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全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先进单位、“湖南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案例”“湖南省美丽河湖建设优秀案例”……
从“一处美”到“处处美”,从“环境美”到“内涵美”,隆回“颜值”,因青山绿水而刷新。
增绿:从十位数到千位数
从1975年的森林蓄积量96.81万立方米,到如今的1218万立方米,隆回究竟做了哪些努力?
“水来泥就走,水动沙就流,有了锅中米,又愁灶中柴,遍地生怪石,处处火焰山。”这是20世纪70年代隆回山村的真实写照。
隆回是一个多石的县,北部大多为花岗岩山地,南部则以石灰岩丘陵岗地为主。南北相对海拔高差达1550米,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一度让隆回县水土流失严重。
石漠化被称为土地的癌症。在隆回南部地区,分布有石灰岩岩溶土地8万公顷,其中石漠化土地2.1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45%,分布在全县15个乡镇,绵亘50公里。
隆回县林业事务中心高级工程师王丁伟,从青春年少到鬓染白发,与“石魔”斗争了30余年。
“要实现石漠化治理,首先要确定树种。”王丁伟介绍,隆回较为多见的是石灰岩石山,特点是“石间有土、层间有土”。“如果树木根系足够发达,就能通过石头缝隙扎根到下层的土壤中,汲取养分和水分。”
为筛选出合适的树种,隆回林业人用了整整7年时间,行程数千公里,采集计算出上万个数据,试验了55个树种,确定了马尾松、油松、柏木、光皮桦等7个品种为最适宜石山种植品种。
石头上没有土怎么造林?村民们带着锄头、凿子上山,凿石造林。一年接一年,“愚公”们将隆回2万多公顷的石漠荒坡改造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林海。隆回县石山造林去年被评为全省第二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优秀案例。
“白马山,十八弯,山路崎岖真难攀。”穿过层层山林,越过连绵峻岭,峰回路转后终于挺进湘中第一高峰——白马山。
这里最高海拔1780米。1958年,白马山国有林场建场。从不毛之地的农垦场开始,知青、农民工、林业工人们靠着从山下挑粮上山,清早吹哨子出工,数九寒天也不放弃努力,一棵树一棵树地种。
如今林场经营总面积2640公顷,其中生态公益林23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7.05%,活立木蓄积量26万立方米。这里还发现了大面积的篦子三尖杉野生群落,发现湖南省新纪录2种:坚被灯芯草和深裂蒲公英。
“不仅白马山林场如此,隆回所有的林场,都是人工种出来的。”场长阳征仲说道。怀着对第一代林业人的深深敬意,林场保留了刷有“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等标语的老场部大楼。全体员工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守在每周只能回家一次的大山,护着这片林,建好这座山。
今年上半年,林场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300公顷造林和生物防火林带补植补造工作。
通过石山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一代代林业人接续努力,使隆回从荒山大县跨进全国绿化模范县。截至2023年底,全县林地面积达17.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5.15%,森林蓄积量1218万立方米。
今年,隆回大规模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全县建设义务植树基地50处,栽植绿化大苗10万株,乡村“四旁”绿化栽植生态林苗木150万株;大力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全县完成重点工程营造林3800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00公顷、退化林修复266.7公顷,封山育林3333公顷,完成沪昆生态廊道建设21公里。
生态秀县,让人们看到了“林城相融、林水相映、林路相依、人景和谐”的城乡森林生态景观格局。
护绿:让绿色家底更加厚实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隆回县全面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全县林草覆盖率达61.6%,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虎形山花瑶景区、国家湿地公园魏源湖,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景区4个,森林康养基地2处(白马山、望云山),是全国最佳旅游资源城市、湖南省旅游强县。截至2023年,成功创建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5个、示范村9个。
建立健全生态制度。该县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机制,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绩效考核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各乡镇、职能单位的年度绩效考核,实行“生态环保一票否决”,突出高质量发展导向,加强了对全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绩考核权重。
严格落实河长制。该县率先创新“河道保洁”模式、建立“三色预警”机制、开发“护河员”公益岗位、建立“联合巡河办案”机制,保障了河长制工作的顺利推进。近年来,总河长制成效显著,河湖水生态环境质量连续改善。
扎实推进林长制。该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林长制组织体系,构建“党委领导、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林草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目前全县共设县林长2名、县级副林长16名、成员13名;乡级林长277名、村级林长1314名。全县共选聘生态护林员1193名,林场专职护林员28名。各乡镇(街道)、国有林场组建30人以上的应急队伍,加强森林防灭火、救援等专业技能培训与应急演练。
打赢蓝天保卫战。完成了《隆回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开展了18家企业和5家砖厂污染防治设施排查、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工作。截至6月30日,该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99,同比改善13.41%,主要污染物因子同比改善9.69%;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73天,优良率为95.1%,同比改善2.3%;
打好碧水保卫战。14个农村“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已完成。正在按时序推进9个入河排污口整治销号、赧水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等工作。今年1月至4月,全县7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水质综合指数2.6689,水质改善幅度10.77%,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打好净土保卫战。推进土壤污染防治重点难点问题整改销号,对隆回华茂污水处理厂、工业污水处理厂及北山镇、六都寨镇等5个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周边土壤进行执法监测。
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该县建立了野生动植物监管体系,扎实开展一系列的“护鸟飞”与野生动植物保护日宣传、执勤值守及执法打击活动。屏风界作为湖南省候鸟迁徙通道的重要隘口之一,建立了候鸟保护观测站,每年开展候鸟保护和鸟类环志活动。全县有2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二级23种;野生维管束植物中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9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种(南方红豆杉)、二级28种。
享绿:以秀美山水许你盛世欢颜
持续推进的生态建设让山水更加秀美,让生活更加美好,让隆回成为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
9月25日,隆回大东山林场的高高山岗上,清风和秋阳一同拂面,望眼可见林海茫茫和山下田畴农舍如棋罗星布。一片精心修整过的如茵草地,是滑翔伞基地的起飞场,也是听风看星星的露营场。不远处还有纪念药王孙思邈的东山禅院。
如诗如画的美丽中,结伴而至的年轻姑娘以天地为背景,拍摄各种青春姿态;兼职滑翔伞教练的小伙子,对着直播镜头唱着歌;一只黑白边牧欢快地跑来跑去,和主人亲热地互动;还有勇敢的挑战者,乘着彩色的滑翔伞腾空而起……
山的另一边,有人在伐木、有人在除草……那是大东山林场正在修建10公里长的生物防火林带。
大东山林场1958年建场,总面积1246公顷。如何让“绿水青山”发挥出“金山银山”的更大效益,是林场全体管理人员一直思考的问题。发展生态旅游无疑是一个好的路径。
大东山有漫山遍野的野樱花,春天盛开时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景。他们因势利导,积极做好游客交通疏导、防火教育工作,并引入花期长、花朵大的樱花打造樱花谷。并选取10公顷野樱花进行了抚育、补植,将其中2公顷改造成可以摘果的樱花园。
隆回县林业局屏风界候鸟保护站在每年3月至5月和9月至11月候鸟迁徙季节,都安排专业人员轮流24小时值守。平时也有专人值班。2000年设站前,山坡上到处是村民安设的捕鸟网,到了晚上经常有诱鸟的灯光。“打鸟坳”的名称便由此得来。如今,只有驾车前来看鸟的游客,未再发现有人捕鸟。
生态环境的改善,让隆回县魏源湖国家湿地公园的鸟类也多了起来。公园规划总面积711.0公顷,其主体魏源湖原名六都寨水库,因其库尾有魏源故居而得名。水库容量1.31亿立方米,使2.42万公顷农田实现了旱涝保收,45.8万人直接受益。魏源故居景区、魏源湖景区、屏风界鸟类观光园、木瓜山景区组成了魏源湖省级森林公园。
这里生物多样性丰富,有维管植物148科,404属,812种,有野生脊椎动物203种,隶属于5纲29目76科。已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樟树、野大豆、金荞麦3种,列入国际贸易公约保护植物名录的兰科植物6种;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大鲵、虎纹蛙等12种,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物种有牛背鹭、赤腹鹰等22种,还有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和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鸟类共41种。
蓝天白云下,碧波荡漾;青山绿水间,风景无限。魏源湖国家湿地公园不仅在优化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为人民群众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康养旅游等提供了良好的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