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科学施用水平不断提高 有机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增长
9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农业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提请审议。报告指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截至2023年底,全国化肥科学施用水平不断提高,农药施用量继续保持下降趋势,累计淘汰高毒高风险农药58种,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78%,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8%,农膜处置率稳定在80%以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农业绿色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内容。《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3》显示,2015年至2022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数从75.19提升至77.90,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有效支撑农业绿色发展。农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农业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修复,绿色低碳产业链条加快构建。
“肥药两制”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在浙江省平湖市广陈镇的绿顺农资经营部,农户要通过实名制验证,方能成功购买农药、肥料等。交易成功后,此次交易的明细也会同步进入市农业农村局,在农户使用化肥、农药的过程中,有关部门还会对农户“大水冲肥”、凭经验喷洒农药等不良习惯进行提醒,从源头上加强对化肥、农药的管控。
作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之一,平湖市近年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2019年,平湖市推行以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实名制购买、定额制施用为内涵的“肥药两制”改革。通过“肥药两制”改革、秸秆全量化利用、绿色养殖、农田退水“零直排”等措施,构建了优质的生态循环体系。近三年来,全市化肥年用量减少1220吨,下降10.2%;农药年用量减少70.26吨,下降11.7%。绿色优质农产品比率达到60.1%。
“肥药两制”只是控制了农药、化肥用量,要想杜绝污染,还要从源头上下功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在平湖市独山港镇优禾优米农业发展(嘉兴)有限公司的水稻种植基地,农药消失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田边的防虫网、防虫灯,以及一些防虫害的植物。“我们在这里探索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通过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等5种手段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平湖市农业农村局植保土肥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潘秋波说,对符合条件的使用了商品有机肥(含生物有机肥)的农户,会进行相应补贴;对新认定的绿色防控(农药定额制)示范区、健康土壤示范基地等,也会给予一次性奖励,鼓励农户采用更绿色的生产方式。
在平湖市新仓镇中华村的农业资源再生利用中心,农户废弃的秸秆,经过回收整理成为了一块块“饼”,整齐堆放在仓库中。这些“饼”还将继续加工,最终成为生物质燃料,实现循环再利用。“以前秸秆回收后也是往外出售,或者进行粗加工,需要大量的人力,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比较低。”平湖市农业生态能源站站长燕燕说,中华村的农业资源再生利用中心,预计一年可处置该镇近3.5万吨秸秆及其他零散农业废弃物,生产生物质燃料2万吨,年销售额可达1330万元,不光环境改善了,还能为村集体增收。目前类似模式也在林埭镇、新埭镇、钟埭街道等多地推广,逐渐走出了一条秸秆综合利用的绿色道路。
得益于绿色农业的发展,2023年,平湖市国控断面平均水质氨氮、总磷指标较2020年全年平均值削减了25.91%、20.41%。
“一稻三虾”种养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镇兴三村,9月是稻花飘香的时节,也是稻虾收获的尾期。在该村2000多亩稻虾田间,养殖户姚树生拿着一根木棍在稻田边的水沟里戳来戳去,不时看看棍头。他一边走一边介绍:“这叫作菌测。如果棍头上干干净净,说明水质很好;要是有丝丝缕缕的黏液,就需要处理。”
姚树生是本地人,有着20多年的养虾经验。2019年,随着兴三村土地流转力度加大,他从外地回村承包了300多亩田地开始“稻虾共作”。和传统的“稻虾共作”不同,灌云县的“稻虾共作”模式是2018年引进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张家宏教授的“一稻三虾”绿色生产模式,这种模式结合灌云县当地的气候、环境等因素进行创新,更好地利用了季节轮换、稻田湿地空间和水资源条件,通过“虾在稻下游、稻在虾中长、虾吃稻虫草,虾粪养稻香”的生态种养模式,一周年能够收获一季水稻和三茬克氏原螯虾,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稻田全年利用的目标。
据灌云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伏广成介绍,“一稻三虾”模式相较于传统“稻虾共作”模式,主要区别在于增加了小龙虾的养殖批次和提高了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具体来说,每年10月稻谷收割后投放种虾,第一茬称为“稻前虾”,在第二年3月至5月期间养殖和收获;第二茬称为“稻中虾”,在6月至8月期间养殖和收获;之后在该年秋季和冬季投放亲虾,以繁殖来年的虾苗,这一茬虾苗在来年的春季收获。稻田需要排水整田、插秧时,就向稻田里注水,让尚未长大的幼虾从稻田排出,进入宽敞、充足的沟里生长。整田、插秧完成后再抽水,把沟里的幼虾引放到稻田里,让其继续生长。
作为一种生态种养模式,“一稻三虾”的整个生产周期都靠虾与稻维持着自然的生态平衡。
“稻苗下面的虾通过捕食可以清除稻田中的杂草、害虫,虾粪可以作为肥料,相较于过去单一种水稻可以减少化肥使用量80%,农药、除草剂完全不需要使用。农田污染少了,水稻和小龙虾品质同步提升,不仅种出来的稻米饱满、有营养,养殖出的小龙虾也味道鲜美。形成稻田综合种养系统的良性循环,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水稻收割后,秸秆也不离田,直接粉碎后还田发酵,变成小龙虾的天然饲料。”伏广成说,“一稻三虾”高效绿色生态种养模式实现了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的双赢。现在,灌云县圩丰、图河、东王集等8个乡镇都应用了“一稻三虾”模式,稻虾综合种养每亩可产水稻600公斤,小龙虾200至300公斤,亩平均效益可达7000元左右,是单纯种水稻年收益的4至6倍。
有机种植让更多优质食品摆上消费者餐桌
9月21日,在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附近,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如约开集。集市上,各种绿色有机蔬菜、水果、熟食等农产品等待顾客挑选,这些农产品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追求产品生产过程的绿色可持续。
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新庄村的绿我农场是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的供货商之一,这片坐落于关中平原上的农场创立于2014年,历史悠久的郑国渠就位于农场旁边。农场面积大约250亩,主要种植小麦、药用花卉等。成立之初,绿我农场只进行农作物有机绿色种植,后来又利用农场自产粮油发展出农产品加工,推出饼干、酒、果汁等绿色产品,并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形成一条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
农业是生态产业,也是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在绿我农场的负责人看来,土壤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壤的健康是一切的基础。因此绿我农场在发展过程中一直把土壤的活力修复和强化作为根本。长期使用化肥农药以及过度耕种容易造成土壤的板结退化,为了提升土壤的健康状况,绿我农场通过深松联合作业、多样性绿肥种植在地转化以及运用纯天然材料制作的土壤活化配方等系统操作快速实现土壤改良。同时,研发运用不伤害土壤结构的保护性耕作农机具,比如深松犁、中耕机等,这些农机具不会造成土壤的粉末化,在节省人力和环境友好之间达成平衡,实现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像绿我农场这样的绿色可持续农场在国内不断涌现,以对环境友好的方式从事着农业生产。地处江苏省昆山市的悦丰岛有机农场位于两块水源保护地——傀儡湖和阳澄湖之间,稻田与白鹭、鸬鹚等水生鸟类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农田、菜地、湿地、林地在这里并存,形成良好的农耕生态。和其他一些农场不同的是,悦丰岛有机农场像公园一样向市民免费开放。农场负责人冯涛表示,这样做的目的是推广有机理念,带动更多农场向绿色农业的方向发展。
目前,悦丰岛有机农场的农产品主要供给周边的酒店和餐厅,此外还会有一些自主采摘项目。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绿色、健康、安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有机、绿色农产品的市场也更加广阔。像北京有机农夫市集这样的有机农产品售卖商家在全国各地也越来越多。在江苏省南京市的一家盒马鲜生店内,一盒盒包装上有明显有机标识的农产品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店长表示,在他管理这家店的时间里,购买有机农产品的消费者逐步增多,其中有很多都是年轻人。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在此前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我国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总数已达7.8万个,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连续稳定在97%以上。同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消息显示,2023年,我国有机作物种植总面积维持在400万公顷以上,有机作物种植面积持续稳定增长,成为全球第四大有机农业种植国。2023年,我国有机产品销售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成为全球第三大有机产品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