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这种葡萄收益不好?来看看新农人种植阳光玫瑰的“阳光”秘籍→
8月15日,记者来到潍坊市寒亭区固堤街道的一处种植基地,只见一座座大棚沿着道路两旁向前延伸,一眼望不到头,景象十分壮观。
“这里种的全是阳光玫瑰葡萄,大约有1400亩。”山东京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延杰告诉记者,“我还想继续拓展1000亩的种植面积。”
山东京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
阳光玫瑰曾被称为葡萄界的“爱马仕”,但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关于其“没味儿了”“掉价”“跌落神坛”的议论始终未断。
“种植阳光玫瑰还有高效益吗?”“在已有较大种植面积的情况下继续扩张,会不会有些冲动和激进?”面对记者提出的疑问,袁延杰底气满满,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他如何让阳光玫瑰持续“阳光”。
方式之一,是控产量、提品质,用“小串”产品开拓高端市场。
“有些种植户倾向种植穗多、穗大的‘大串’产品,亩产量能达到八千斤甚至一万斤。但过高的产量容易导致品质下降,出现果肉空心、糖度低、甜味和香味不足等问题,自然卖不上好价钱。”袁延杰态度十分坚定,“要想提升品质,就必须控制产量。”
为了防治病虫害,尚未成熟的阳光玫瑰还套着果袋。
这几年,他通过控制亩穗数、减少串粒数、把控粒重量等方式,不断地在产量与品质之间寻找平衡。
现在,袁延杰探索出的种植方式是:亩留穗约2500串,每串单层果,单颗果粒重量约18克,亩产量4000斤至5000斤。在这个产量之下,生长出来的葡萄果肉紧实、果型均匀,糖度能达到约16度。
控制产量,让袁延杰种出的阳光玫瑰有了甜味、香味和回味,因此产品根本不愁卖。“我们和国内的大型商超、水果市场都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现在也是实行订单化种植。”袁延杰补充道,“拓展1000亩种植面积的计划,也是客户提出来的。”
袁延杰撕开两个果袋展示还在生长中的阳光玫瑰。
穿梭于各个大棚之间,鲜少见到工人的身影。袁延杰解释道,除了疏花、疏果、采摘这几个步骤,其他管理过程几乎用不到人工,因为基地实现了智慧化、标准化种植模式。这也是他的底气所在。
在北京工作期间,袁延杰见识到了先进的设施农业。2018年返乡创业后,他决心发展高效农业。运用物联网技术,袁延杰在生产基地布置了环境监测站点,实时采集空气温度、湿度以及土壤墒情等关键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为种植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比如基于这些环境监测数据,我们的水肥一体化地面滴灌、地上降温保湿喷灌等智能灌溉系统,可以自动调节灌溉量和灌溉时间,实现精准灌溉。同时,结合葡萄的生长周期和营养需求,智能施肥系统也能按照预设的施肥方案,自动配比和施用肥料,确保葡萄获得充足的养分。”袁延杰说。
大棚内,地面铺着的是水肥一体化设备,蓝色立柱是喷灌设备。
袁延杰坚信,只有智慧化、标准化的种植管理模式,才能带来卓越、稳定的产品品质。现在,他通过提供全流程种植数据的方式,与山东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达成合作,共同建立鲜食阳光玫瑰的产业标准,帮助整个产业更加规范、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