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特色产业促民富村兴——牡丹区高庄镇东头村种植葡萄助农增收侧记
近日,在牡丹区高庄镇东头村的葡萄种植基地,成方连片的葡萄大棚里,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浓浓的果香扑鼻而来。种植户们正忙着采摘、装箱、称重,发往全国各地,一幅产业兴、乡村美、果农富的甜蜜画卷正悄然展开。
“我们的葡萄在6月底就开始成熟了,因为有多个品种,采摘季可以持续到10月初。”看着满园的葡萄,牡丹区高庄镇东头村葡萄种植基地负责人张孝礼乐呵呵地说,“今年的葡萄售价比往年要高出1元左右,每亩地收入比往年多了近4000元。”
张孝礼是东头村葡萄种植“大户”,也是该村种植葡萄的第一人。10多年前,张孝礼返乡创业种植葡萄,从最初的20亩,发展到现在的1500亩,不但自己创业成功,还成立了葡萄种植合作社,带领村民开始种植葡萄。“2003年,我在浙江省宁波市打工期间,看到那里的葡萄种植面积很广,附近的许多村民靠种植葡萄发了家,就萌生了回家种植葡萄的想法。”张孝礼说,“那时我没有种植葡萄的经验,就想方设法进入当地葡萄园里打工,一边打工一边学习,这一干就是10年。”
经过10年的学习,张孝礼的葡萄种植和管理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2013年,他返乡创业,在东头村承包了20亩土地,开始了自己的发家致富梦。“当时考虑到外地的葡萄苗对于我们本地气候、水土等方面的不适应因素,就购买了我们本省的葡萄苗。同时,发现本地的土壤轻度盐碱化,于是通过增施有机肥、农家肥等方式,对土壤进行了逐步改良,现在这里的土地已经非常适合种植葡萄了。”张孝礼说。
成功的背后,是说不尽的辛苦劳作。通过努力,他种植的葡萄个大、酸甜可口,进入市场后得到了客户的一致肯定,20亩葡萄成熟的第一年很快就销售一空。东头村村民看到张孝礼种植葡萄获得了成功,也有了种植葡萄的打算。“从2016年开始,本村和邻村的许多村民就开始跟着我种植葡萄,这几年我们的葡萄产业发展很快,光我们村的葡萄种植面积就超过了1800亩。”张孝礼说。
随着种植葡萄的村民越来越多,为了便于管理,东头村村委会专门成立了合作社,把土地从村民手中集中流转过来,根据个人的能力,分给种植户进行种植,村里还申请了“白虎东头村”和“东头绿晶”两个商标,葡萄产业越做越大。东头村葡萄种植户郑俊亮说:“我2017年跟着张孝礼学会葡萄种植技术后,种植了40亩,现在收益越来越好,每年纯利润60多万元。”
如今东头村种植葡萄的村民越来越多,种植品种也达到了30多个,品质不仅没有因为产量增加而下降,反而是越来越好,这得益于合作社的统一管理。“如今的市场上,不缺葡萄这类水果,但缺高质量的葡萄,于是我们把每年的产量控制在每亩3000斤到4000斤,后期增施钾肥、有机肥,为葡萄补充微量元素。”张孝礼介绍,“同时,在葡萄的生长过程中,我们会采取改善田间小气候的方式,把昼夜温差拉大,从而提高葡萄的含糖量。”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高庄镇东头村种植的葡萄从2017年就参加了省级和市级果品农药残留抽检,并取得了无公害证书。“东头村的葡萄每年都要经过多次省级和市级的果品农药残留抽检,今年以来已经抽检了7次,各项农药残留都不超标。”牡丹区自然资源局(区林业局)果树站站长曹保芹介绍。东头村的葡萄杀虫采用的是杀虫灯、粘虫板和生物制剂,减少了农药、化肥的投入,不光连续7年农残不超标,而且取得了山东省颁发的“齐鲁放心果品”品牌。
目前,东头村葡萄种植户已增至600多家,种植面积超过1800亩,辐射周边村庄4000多亩,年产葡萄3000多吨,年销售额2000多万元,吸纳当地剩余劳动力150多人,已发展为集生产、销售、观光、科教于一体的大型葡萄种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