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耕地里的田园梦——东明县小井镇范屯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探索种植之路纪实
东明县小井镇范屯村种好用好复耕土地,壮大集体经济,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利用,宜粮则粮,宜经则经,积极探索,打造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成功样板,绘就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合作社的梨成熟了
10月,农村广袤的田野上,到处是农耕的繁忙景象和丰收的喜悦。
在东明县小井镇范屯村,安泰农作物种植合作社的梨成熟了,硕大的果实压弯枝头,村党支部书记逯文生随手摘下一个,拿掉套袋,碗口大小的梨便赫然在目。
“这个得有两斤。”逯文生解释道,“今年梨树第一年挂果,当初怕影响生长,疏果疏多了,梨的个头有点大。”合作社的技术员逯元谱随即说:“这也算交学费、长经验了,到明年疏果时把握好分寸,控制好个头大小,会更畅销,这30亩梨树就是合作社的摇钱树。”
园子里种的是山农酥梨。潍坊的客商与合作社签下订单,30亩梨全部收购。逯文生估算了一下,这些梨差不多能卖20万元,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合作社实现了效益再增长。
村民支持成立合作社
范屯村安泰农作物种植合作社成立于2020年。那年,新村建设完成,村民搬进新居,撂荒地和老村腾出的300多亩土地顺利完成复耕。新增集体耕地如何使用,当时村民的意见并不一致。有的主张像其他村一样进行土地流转,村集体吃租金,旱涝保丰收;有的提出成立合作社,搞特色种植,增加集体收入。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和党员会,最后成立合作社的建议占了上风。大家认为,村里搞合作社,集体经济积累多了,村民就能有更多福利。
范屯村村民同意搞合作社,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村党支部书记逯文生主张发展集体经济。69岁的逯文生当了22年的村党支部书记,之前刚刚带领村民完成了新村建设。范屯村500户村民住进了统一规划的带院两层小楼,天然气、自来水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过上了盼望已久的幸福生活。逯文生和村党支部一班人的工作能力赢得了村民认可,他们相信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能取得成功。据了解,合作社采取“集体股份+集体经济积累+管理人员+村民”的分配机制,村集体占股30%,其收益用于村公益项目。
摸索中迈出坚定步伐
虽说都是种地的老把式,可应对复耕地还是头一遭,合作社没少进行尝试。
两年前,合作社种了100亩芦笋。芦笋喜旱,可当年雨水偏多,芦笋生长受到很大影响。今年春天,芦笋缓过劲来,为合作社带来第一笔收入,效益达4万余元。可是七、八月份连续降雨又让芦笋死了不少。采访时,逯文生领着记者在芦笋地里仔细查看,又有新鲜的笋芽冒出来,他小心地呵护着,预言明年芦笋会重新发出来。
复耕地地力差、盐碱多,头年种小麦,亩产只有两三百斤。之后,他们就种玉米,种花生,种土豆……各辟一块试验田,看哪个产量高。经过一番比试,花生脱颖而出。于是今年扩种百亩花生,并获丰收,增收10余万元。
如今,合作社逐渐找到了适合的种植模式,经营管理步入正轨。虽然前期投入不少,但产出也在连年增长。合作社的收益除了每年用来支付村民十几万元的工资,替全体村民承担水费、卫生费、治安保险费等费用外,还为65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100元生活补贴。这些实事,村民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逯书记,咱们的长者食堂啥时候开火……”迎面走来的村民杨凤军见到逯文生热情地打招呼。搬入新村后,范屯村村民的生活条件改善了,对公共服务的期望值也水涨船高,所以新村规划建设了占地200多平方米的长者食堂。逯文生说:“65岁以上的老人都能来长者食堂吃饭,一两块钱就能吃饱吃好。目前,长者食堂正在加紧布置,等锅灶餐具一应到位,就能开火了。”
来到新建好的长者食堂,记者看到,这里不仅有室内就餐区、操作区,还规划了菜园、外卖窗口等。站在长者食堂前,逯文生开心地向记者介绍:“开办长者食堂,也需要合作社的财力支撑。用好复耕土地,壮大集体经济,就是要为咱老百姓办点实事,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此时,秋高气爽,阳光和煦地照耀着大地,村民们或穿梭在田间忙收获,或含饴弄孙享天伦之乐,范屯村正上演着关于幸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