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谋振兴丨绿水青山展新颜
总书记殷切嘱托
——过去林场为国家建设提供木材是为国家作贡献,现在林区全面停伐、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同样是为国家作贡献。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是战略性的。林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一项艰巨任务,要广开思路、多策并举。
——要坚持造林与护林并重,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决不能让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之功毁于一旦。
——森林是集水库、粮库、钱库、碳库于一身的大宝库。要树立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的理念,在保护的前提下让老百姓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增加收入。
——把大兴安岭森林护好,旅游业才有吸引力。这里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提供政策支持,坚持林下经济和旅游业两业并举,让北国边塞风光、冰雪资源为乡亲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
飞机驶入黑龙江上空,从窗口俯瞰——壮观巍峨的绿海、蜿蜒曲折的江河、一望无际的黑土地,其辽阔壮美让远道而来的客人倍感惊喜。
在祖国的生态版图之上,居于北方的大、小兴安岭茫茫林海,犹如两条森林长城,牢牢守护着生态安全。优越的资源禀赋、良好的生态环境,赋予了生态大省黑龙江重要的政治责任——建好建强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美丽龙江、绿色龙江建设,让龙江绿水青山展现新颜,也让龙江高质量发展底色更足、成色更靓。
林区经济:
多元产业开辟发展新路径
↑上下滑动查看↓
在伊春汤旺河林海奇石景区门口,一块电子屏上显示着实时监测的负氧离子浓度:16088个每立方厘米。
什么概念?景区总经理徐磊给出了解释:“相当于一个指甲盖上有1万多个负氧离子!负氧离子浓度这么高,是因为景区内森林覆盖率达到99.8%。”
依托景区内生态资源优势,林海奇石景区抢抓低空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打造了“伊起飞”低空飞行项目,并于2024年8月在景区内成功首飞,游客们乘坐“空中巴士”在空中观赏景区内森林景色,收获一种独特的观赏体验。
“未来景区要把该项目打造成为标志性旅游产品,带动整个景区的发展。”徐磊说。
2014年4月,我省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林区“挂锯停斧”后,勤劳奋斗的林业职工们依托林下广阔空间探索新营生,捧起了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新饭碗”,积极发展生态经济。
在漠河市北极镇北极村,专门经营大兴安岭以及龙江特产的北极珍品汇坐落在村子中央,100多种产品琳琅满目,黑龙江森林食物“九珍十八品”展区在最显眼处。门口,一个用木头搭建的柜台上,摆着一些小篮子,篮子里装着蘑菇、黄芪、红松籽……“这些林产品都是村民们上山采集的,是纯天然、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绿色食品,游客们都很喜欢,经常供不应求。”北极珍品汇总经理姚伟介绍。
我省广袤森林中蕴藏着丰富的生态食物资源,据调查统计,共有森林食物700余种,主要分为林菌、林菜、林药、林果、林下经济动物产品五大类。
我省积极践行“大食物观”,组织创建了省级区域林业公用品牌“九珍十八品”。据省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九珍十八品”品类名录显示,“九珍”包含猴头菇、松茸、灵芝、野生蓝莓、东北黑蜂蜂产品、林蛙、人参、毛尖蘑、刺嫩芽;“十八品”则为红松籽、黑木耳、白桦汁、榛子、西洋参、刺五加、椴树蜜、鹿产品、北五味子、蓝靛果、树莓、沙棘、紫苏、黄芪、平贝、黄精、板蓝根、赤芍。
经过一年多的品牌建设,全省已有89家森林食品加工企业的169款产品入选“九珍十八品”品牌阵营,品牌聚合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记者从省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2023年,全省林下经济总产值达到900亿元,同比增长10%。
生态保护:
科技为造林护林赋新能
↑上下滑动查看↓
伊春森工上甘岭林业局公司红松种苗繁育基地内,一株株红松苗整齐码放,即将被运送上山完成造林工作。“过去上山造林得用4年苗,现在2年就可以。”上甘岭林业局森林经营分公司副总经理赵鸿翼介绍,秘诀就在培育红松苗的轻基质容器中。
“轻基质容器透气、透水性好,这种方式培育出来的红松苗根系数量多、抗逆性强,造林时间由一季变三季,成活率从过去的80%提升到95%,使造林工作实现了从量到质的变化。”赵鸿翼说。
2018年至2023年,我省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641万亩,每年均超额完成100万亩营造林的任务目标。2024年,我省印发《2024年造林绿化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各地坚持“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的重要理念,有序推进2024年造林绿化工作。
大庆市大同区的红旗林场地处科尔沁沙地边缘,是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重点国有林场之一。漫步在林场里,樟子松、水曲柳、落叶松、红松等树木组成的人工林海满目葱茏,难以想象这里曾经漫天黄沙、遮天蔽日。
作为大庆市西北风口关键区域,半个多世纪前,大同区开始在科尔沁沙漠边缘植树造林,筑牢大庆西部地区防风固沙的最后一道绿色屏障。2023年以来,红旗林场接连获得“全国防风固沙示范国有林场承建单位”、全国生态安全教育示范基地等荣誉。
2024年4月,我省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工程六期建设启动仪式在红旗林场举办,标志着我省“三北”工程建设和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全面展开。
“按照国家部署,我省‘三北’工程六期建设涉及12个市的100个县(市、区)。我省按照‘突出重点,攻坚克难’的原则,部署实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东北平原黑土地保卫战和小兴安岭长白山北坡水土保持攻坚战具有针对性的三大战役。以防沙治沙为重点,全力打好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省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统计,2024年全省范围内累计完成“三北”“双重”等重点生态工程营造林面积104.22万亩。其中,“三北”工程区完成营造林面积10.1万亩。
林区大事,防火第一。在伊春森工带岭林业局公司,下辖的9个林场都用上了新的巡护手段——无人机。调度员王佳俊在防火指挥中心的电脑前设定好航线后,无人机在机场上缓缓起飞,向着航线目标前行。
在防火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无人机巡航的实时画面,茫茫林海,一览无余。王佳俊介绍,无人机通过热成像和红外线技术,能够精准地捕捉到巡航区域内是否有火点发生,并将结果回传到指挥中心,为森防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无人机只需要半个小时就可以巡航7公里,一天可以飞行十几次,相当于我们6个~8个巡护员的工作量,不仅减轻了大家的工作负担,还提升了巡护工作的效率。”王佳俊说。
如今,在森林草原防火方面,我省已经形成“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12颗卫星严密监测,铁塔和瞭望塔实时视频监控,并且增设了航空护林互联网系统。此外,在高火险期内,全省7655处检查卡点、1343处瞭望塔工作人员24小时坚守岗位,1.6万余人组成的专业扑火队伍布防一线,入山道口24小时把守,切实做到严防死守,不留死角。
职工生活:
红红火火开启奋斗新征程
↑上下滑动查看↓
在伊春森工上甘岭林业局公司溪水林场,71岁的林场退休职工刘养顺经营着“养顺农家院”。每天清晨,刘养顺一家就开始忙碌起来,摆摆桌子,择菜洗菜,到了中午饭点,游客们陆续走进农家院,10张餐桌经常全部爆满,点菜、上菜、招呼客人,刘养顺忙得不亦乐乎,直到晚上没了游客,他才得了闲。
坐在小院里,刘养顺细数着日子,这是他经营农家乐的第八年。谈到这些年的生活变化,他笑着说:“来林场旅游的客人一年比一年多,天南海北来的都有,游客们都愿意吃我们做的大炖菜,我们也是借了林场的光,现在职工们不是开农家院,就是开民宿,日子都越过越红火!”
走在溪水林场街头,一户户木栅栏围着的农家小院干净亮堂,装修风格各有特色,院外便是一片美丽的花海。目前,溪水林场陆续开设了41家农家院,并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农家院一条街。
漠河林场职工孟庆生现在还有一个副业——养蜂。2015年,林场鼓励职工自主创业,孟庆生开始养蜜蜂。“当时林场也在发展旅游,我想着游客变多了,蜂场的蜂蜜就会卖得好。”近年来,随着林场旅游越来越火,蜂场生产的蜂蜜总是很快销售一空。
为了更好地发展养蜂事业,孟庆生请来了农业专家,帮助他改善养蜂技术,提升蜂蜜品质。前不久,孟庆生又得到了一个好消息,他的蜂蜜有了新销路:今年,林场投资350万元建设蜂蜜加工厂,依托蜂场打造精深加工项目,建成后将开发、生产蜂蜜皂、蜂蜜水、蜂蜜口红等产品。
漠河林场党委书记徐柏林表示,林场以“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为发展理念,制定了《漠河林场“新时代现代国有林场”建设方案》,打造了小北沟、旱道口等标杆管护站,组织林场职工依托管护站发展家禽养殖、食用菌种植等产业,林场职工人均年增收2万元,林场职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这在我省有着生动体现:绿水青山展新颜——山林更加丰茂,郁郁葱葱铺满了祖国东北角。林场职工展笑颜——告别了靠山吃山的日子,找到了发展新路子,日子越来越幸福。
记者手记
增优势 护财富
“看到林子越来越密,我打心底里高兴,吃再多苦也值得!”
“我从父辈接过守林护林的接力棒,我也一定能守好这片林子,不会让他们失望。”
“现在林场发展越来越好了,职工生活也越来越有盼头了,我们一定做好本职工作,向党和国家交上一份满分答卷。”
……
采访中,林业工人的朴实、坚韧、自立、自强总是深深感染着我。他们不等不靠,默默地呵护绿水、守护青山;他们没有豪言壮语,而是积极地寻找机遇、转型发展。
其实不止在林区,全省上下都在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坚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信,持之以恒地努力,积极为绿水青山增“颜值”:2023年松花江干流国控断面水质首次全部达到Ⅲ类,保持优等级。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Ⅰ-Ⅲ类)比例增幅排名全国第四;在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中,我省进入优秀序列;2023年黑龙江省大气环境优于全国平均水平7.4个百分点……
我们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一定会越来越牢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谱系”一定会越来越明晰,转型发展的“绿色动力”也必将越来越强劲。
新闻链接
一年来,我省积极践行“增绿就是增优势”理念,积极推进全省生态资源修复,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科学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不断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发布2024年第1号总林长令,强调抓好林草生态修复建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面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六期建设,坚决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提升生态系统质量。
紧紧围绕“护林就是护财富”理念,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在森林草原防火、林草有害生物防治、林长制工作、生态资源管护等方面取得实效。
严格落实森林草原防火“三清单一承诺”和“两书一函”工作机制,全面发挥五级林长抓防火作用,压实10698名林长、7.8万余名护林员主体责任,推行“各级林长负总责+网格责任人包保督导+网格员巡防管护”责任制,形成了省市县三级联动、各单位分路推进的工作格局。
组织全省开展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疫情防控,2023年全省未发生重特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有效维护了我省森林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