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美好生态家园 共筑野生动植物乐园——普洱市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近年来,普洱市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以自然之道,筑生态文明之基,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共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美的和谐家园。
子涵 摄
打好生态品牌
绘就绿色和谐新画卷
普洱市森林资源丰富,林地面积4866万亩,森林面积453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8.23%,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率达81.97%,森林蓄积量3.14亿立方米。根据调查,普洱市共有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354种,以红豆杉、中华桫椤、小花龙血树等为主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4种;以亚洲象、西黑冠长臂猿、印度野牛等为主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0种。相关部门通过红外相机、视频监控、设置样地等方式,对西黑冠长臂猿、印支灰叶猴、中华桫椤、小花龙血树等野生动植物进行监测,有效维护了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西黑冠长臂猿。(普洱市林草局 供图)
普洱市以增绿护绿为基础,以绿起来与美起来相结合,以助推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全力实施绿化美化和植树造林工程。2023年,全市共完成造林绿化任务34.087万亩,开展各类植树活动90余次;完成义务植树512.9万株;完成绿化面积635.11万平方米、植树量61.14万株,完成投资48158.29万元。
与此同时,普洱市分类分级分区设立自然保护地,合理确定自然保护地类型、功能定位、范围与管控区划,规范自然保护地资源利用,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自然生态监测体系和数字化管理平台,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目前,全市有自然保护地22处,总面积28.04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6.32%。此外,以“绿色检察”为抓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2023年,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302件,履行诉前程序264件,起诉27件。通过办案督促清除处理违法堆放的各类垃圾48吨,挽回被损毁的国有林地、集体林地19余亩,收取野生动物损害赔偿费用1万元。
糯扎渡省级自然保护区。(普洱市林草局 供图)
生态环境的改善,让不少珍稀野生动植物对普洱“情有独钟”。普洱市生态系统类型有55种,占云南全部生态系统类型的32%。共记录各类高等植物352科1688属5600余种,占云南省的32.9%;国家级保护珍稀植物58种。记录各类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91种,有亚洲象、西黑冠长臂猿、绿孔雀、印度野牛等18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猕猴、短尾猴、黑熊等9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西黑冠长臂猿和全国一半以上的亚洲象在这里繁衍生息。
印度野牛。(普洱市林草局 供图)
保护生态“精灵”
呈现生物多样性之美
野生动植物是维系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环节,保护野生动植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为给野生动植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普洱市采取措施,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普洱市生态环境局与多部门联合开展“清风行动”“清山行动”“网盾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猎捕、贩卖、运输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等违法犯罪行为。
群鸟飞。(孟连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同时,普洱市修订了《普洱市野生亚洲象肇事应急预案》,加大极小种群保护,做好西黑冠长臂猿、印支灰叶猴、印度野牛、景东翅子树、红豆杉等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工作,并取得较好的保护成效。持续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教育和科普活动,增强公众保护意识。结合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保护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多部门联合开展相关科普、培训等。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亚洲象、西黑冠长臂猿、印支灰叶猴等珍稀动物,普洱市加大了保护力度。“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组建一支专业护象队,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对‘象损’进行补偿,如‘象损’稻谷每亩补偿1538元,‘象损’玉米每亩补偿1017元等。”普洱市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与自然保护地管理科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生活在普洱境内的亚洲象有164头。
野生亚洲象。(普洱市林草局 供图)
据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东管护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景东县境内分布着西黑冠长臂猿101群600多只、印支灰叶猴43群2000多只。景东管护局采取“人防+物防+技防”、增强科研监测水平、建立协作机制等措施,加大保护区环境修复力度,为西黑冠长臂猿、印支灰叶猴等野生动植物提供更好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