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着纬度种植,卖全球、输出标准!田野新动能激活经济新活力
央视网消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5月23日发布《中国食材供应链发展报告(2024)》。报告显示,我国食材消费需求持续稳定增长。根据报告,食材供应链企业链条逐渐向上游延伸,由“数量驱动”逐渐转向“质量驱动”。
根据报告,2023年,我国食材消费规模增速显著。餐饮食材消费规模达到2.12万亿元,同比增长20.45%。零售食材消费规模达到7.25万亿元,同比增长7.66%。得益于餐饮市场的恢复发展,餐饮业连锁化率不断提升,我国食材消费由“数量驱动”逐渐转向“质量驱动”。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崔忠付介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食材消费市场,食材的产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一。在全球食材贸易放缓的大背景下,2023年我国食材消费市场达到9.37万亿元,同比增长10.31%,需求持续稳步地增长。
我国食材供应链企业链条逐渐向上游延伸。100家重点食材供应链企业调研结果显示,2023年,基地直采模式渗透率已超80%,有效缩短供应链链条,降低食材采购和流通成本。
与此同时,我国食材贸易规模稳中有增,出口竞争力不断增强。2023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额达3330亿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出口989亿美元,同比增长0.9%。蔬菜出口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田野新动能:“追”着纬度种植 胡萝卜四季可上市
播放视频
画中画
胡萝卜是我们一年四季常吃的一种食材。但在过去,有限的种植面积和一年只有短短几个月收获期的限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胡萝卜的供应。现在,这些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已经被打破,一种可以跨纬度、打时间差种植的模式,实现了胡萝卜产出全年不间断。
李兴华是潍坊寿光化龙镇有名的胡萝卜种植户,从事胡萝卜产业已经20多年。眼下,他正在潍坊寿光老家,抢收成熟的胡萝卜。
李兴华的胡萝卜种植基地不仅在寿光,还有两万多亩种植基地分布在河北、河南、陕西等6个省份。
李兴华在张家口一带的种植基地,正在利用大型的先进设备抢种胡萝卜。
从北纬22°到北纬46°,从亚热带季风气候到温带大陆性气候,李兴华的团队与时间赛跑,像候鸟迁徙一样转战南北。截至目前,寿光分布全国各地的胡萝卜种植基地已多达100多处。南端已布局到广东、云南等省份;北端已到河北、辽宁。以山东为中间点向两端出发,跨度超过了3000公里。
推行跨区域种植模式 胡萝卜“种全国 卖全球”
播放视频
画中画
现在,依托跨纬度打造的种植基地,山东寿光40多家胡萝卜加工企业的出口量,占到全国胡萝卜出口量的60%以上,成为全国重要的胡萝卜加工出口枢纽。这种“追”着纬度种胡萝卜的模式,让种植基地遍布各地。
徐福贵是寿光市化龙镇前张村的党支部书记。1994年,徐福贵还是村委成员时就开设了当地第一家胡萝卜加工厂。而他建厂的原因是因为当地一项胡萝卜种植技术获得突破,让胡萝卜实现了一年多茬种收。
为了满足逐渐增加的市场销量需求,寿光市化龙镇前张村村民开始走出寿光,寻找胡萝卜的种植基地。
如今,从胡萝卜种植到管理,各地的胡萝卜种植基地采用的都是寿光标准。水肥一体化灌溉,以及编绳种植胡萝卜技术在全国的推广应用,不仅让胡萝卜种植省工省种,产量更是大幅提高。李兴华作为国家胡萝卜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参与制定者,说起胡萝卜种植水平的提升非常自豪。
目前,寿光市胡萝卜出口多达二十多个国家,年交易额突破20亿元人民币。寿光市胡萝卜产业,经过多年打造的跨区域种植模式,实现了胡萝卜“种全国,卖全球”。
如今的“寿光模式”已从对外输出产品、技术和人才,变为能够制定输出蔬菜产品标准、产业推广机制和管理运营体系等集成化解决方案,推动设施蔬菜全产业链发展。目前,全国所建蔬菜大棚一半以上都有“寿光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