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室”走向“大农田” 中原农谷110个新品种在全国推广种植
161个优良品种孕育诞生;成功破解“小麦—冰草”远缘杂交世界难题……10月28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新乡市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新乡市委书记李卫东介绍说,目前,中原农谷已经初步形成了产学研贯通、育繁推一体的种业创新生态,110个新品种在全国推广种植,其中小麦推广面积达1亿亩,约占黄淮海小麦种植面积的38%,让“中国碗”装上了更多“河南粮”。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河南省之要者。河南省新乡市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地处南北分界过渡带,是我国南北物种交叉种植和繁育的最佳试验场。打造以种业为核心的农业创新高地,位于新乡市的“中原农谷”应时而生。
近年来,新乡市瞄准“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成高地、十年进入全球一流”的目标,超常规推进、高标准建设,初步形成了产学研贯通、育繁推一体的种业创新生态。
一粒种子从研发、繁育,到种植、施肥、除虫、防病、灌溉,再到收获、烘干、晾晒、仓储、加工等全过程全链条,涵盖农机装备、新型化工与新材料、航空航天、卫星应用、振动筛分、汽车及零部件、休闲食品、酒饮品等多个产业领域。新乡市精准选定8大产业集群17条产业链,已经形成了具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紧扣“全链条”,做强种业产业。新乡市成功引育一流种企82家,其中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有39家,全球10强种企2家,包括全球第1的德国拜耳、第3的先正达。全力抓好种业创新,拉长产业链条,有力带动农机装备、食品制造、生物医药、现代化工、检验检测等产业融合发展。
目前,全市“8+17+N”产业链群持续壮大,装备制造、食品制造、轻纺、生物与新医药4个千亿级,化工、电池及新能源2个500亿级产业集群初具雏形,上市企业达11家,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均居全省第2位、占全省的1/10强。
“种子”是粮食的芯片,“种业”是农谷的核心,如何围绕“全种业”,聚力科研攻关?新乡市聚焦粮食、油料、果蔬、畜禽、水产、花木、食用菌、中药材八大主攻方向,固强补弱、系统发力,以“高技术”育种为关键,加速向“生物技术+信息化”育种4.0时代迈进。中原农谷已建成世界一流的智能温室和人工气候室,小麦一年可完成5—8代繁育,花生可完成4代繁育。161个优良品种孕育诞生,12个品种入选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个、省级奖15个,成功破解“小麦—冰草”远缘杂交世界难题,高油酸花生品种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多个品种填补全国、全省空白。4个种质资源库投入使用,保藏种质资源13.8万份。
“我们贯通‘产学研’,加速成果转化。”李卫东说,种子从“实验室”走向“大农田”,离不开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耦合。新乡市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创新“科研平台+政府+企业”握手机制,中原农谷“政产学研金服用”各环节全面贯通,16个表型鉴定及品种选育基地、80万亩繁种基地高标准建成,现代种业产业园、种子加工产业园等园区载体加快建设。源自中原农谷的新麦58、郑麦918,接连刷新我国小麦单品种转让价格纪录,并实现就地转化。